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 江苏省能源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江苏省能源局作为全省能源职业的核心管理机构,肩负着统筹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的双重使命。近年来,该局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体系性制定能源进步规划。例如,2025年初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进步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5%”的目标,并配套22项具体措施,覆盖产业培育、技术攻关、市场机制建设等领域。

在政策工具创新方面,能源局率先建立“能耗双控”与可再生能源消纳协同机制。通过推行“绿电交易进园区”“分布式光伏整村连片开发”等模式,将清洁能源进步与区域经济升级深度绑定。2024年,江苏绿电交易量同比增长38%,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跃居全国第二;2025年更规划投入400亿元升级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将突破5000万千瓦,较2023年增长80%。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江苏能源局着力重构能源供给版图。2024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7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40%,其中光伏装机3423万千瓦,占可再生能源装机的57%。为突破消纳瓶颈,该局推动“风光火储氢”多能互补:沿海地区布局11个海上风电项目(如盐城国信、三峡等265万千瓦级基地),内陆进步“光伏+农业”“光伏+渔业”融合项目;同步建设20个新型电力体系示范园区,配套抽水蓄能及电化学储能1300万千瓦,构建“源网荷储”智能调控体系。

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同步提速。严格执行煤电项目“先立后改”规则,推动煤电与绿氢、生物质掺烧技术应用,要求新建煤电项目能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关停小火电机组42万千瓦,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33.6万台套,钢铁、石化行业新项目环保绩效A级达标率100%。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能源局将技术自主作为产业跃升支点。一方面,联合高校院所攻关氢能、新型储能等关键技术,设立省级基础科学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14个,支持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平台建设;通过“首台套”装备推广政策,推动GHz级水轮发电机监测体系、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等14项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落地。

产业生态构建方面,打造“一集群一基地”特色布局:苏州、无锡聚焦氢能全链条装备,徐州进步氢能工程机械,沿江地区培育船舶燃料电池集群。2025年发布的《氢能产业高质量进步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将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推广燃料电池车超1万辆,氢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民生保障与监管改革

在能源普惠领域,江苏能源局将配电网升级与民生用电保障列为监管重点。2025年部署“配电网高质量进步行动”,投入1070亿元推进城乡电网改造,重点治理12398 投诉集中的频繁停电、电压不稳等难题;推动非电网直供电小区改造,建立“一站一策”差异化接入标准,确保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应接尽接”。

监管机制上,创新构建“四个监管”体系(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精细监管)。2025年修订《电力中长期交易制度》《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电网企业公开阻塞断面、辅助服务价格等21类关键数据,并试点分布式光伏聚合参与绿电交易,以市场化手段提升绿电收益。

体制机制与廉政建设

江苏能源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流程,将审批时限压缩50%;建立“苏电贷”“设备担”等金融工具,2024年对科创企业贴息贷款超3000亿元。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开展可再生能源并网专项监管,查处“未批先建”项目17个,确保政策执行刚性。

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深度协同。2025年职业会议明确“政治监督常态化”,聚焦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等廉政风险点,压实“一岗双责”;开展年轻干部教育监督,完善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队伍。

绿色转型的江苏范式

江苏省能源局通过战略引领、技术驱动、民生托底、制度护航的四维操作,正加速构建“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能源体系。其核心经验在于:以政策创新激活市场动能(如绿电交易与金融工具协同)、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升级(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布局)、以监管改革保障公平效率(信息披露与廉政建设并重)。

未来挑战仍存: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灵活性的要求、绿氢成本下降路径、区域能源协同机制完善等。建议进一步探索长三角能源一体化市场、扩大核电在基荷能源中的比重、深化“风光氢氨”全链条耦合技术示范。江苏的操作表明,能源革命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体制机制与治理能力的体系性重塑,为全球贡献了高负荷密度区域的低碳转型样本。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