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山药的褐斑病怎么治? 山药褐斑病的防治药物

山药褐斑病是由薯蓣柱盘孢引起、发生在山药上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蔓也可受害。下面内容是一些防治技巧: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与玉米、花生、萝卜、西瓜等不被侵染的作物至少3年轮作1次;有灌溉条件地块最好实行水旱轮作;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至少应1年轮作1次,以减轻或避免山药褐斑病危害。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减少初侵染源。

设计畦向与合理密植:设计畦向时要考虑种植地的通透性,适当增加行距,增加架高,避免株行间郁蔽高湿,使山药架内通风透光良好。例如,可采用高支架管理,当幼苗长到17 – 20厘米时,用竹竿、树条等物在每株旁插一条,搭成人字形支架,让植株蔓茎绕上支柱。

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可在第1次在6月中下旬进行条施,每亩约用人粪尿1500 – 2000千克,或施饼肥50 – 75千克;第2次约在7月底至8月初,每亩施人粪尿2000 – 2500千克或施厩肥撒播于根旁。

及时排水:开好排水沟系,防止土壤过湿和雨后积水。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山药生长经过中,应根据年降水情况进行浇水,偏旱情况下,一般浇3 – 4次,应轻浇,雨水丰沛应注意排涝,防止发生塌沟现象。当山药茎蔓长到1m左右时浇第1次水,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7 – 10d后浇第2次水,水量可大些,以后浇水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宜。

种子消毒:播种时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种,培育壮苗。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药:可选用下面内容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 – 10天喷1次,连续喷2 – 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

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 – 2000倍液。

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 – 4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 8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

50%的翠贝1000倍液。

65%代森锌,每隔7天1次,连喷2 – 3次。

其他药剂:发病前可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还可选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