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稻田勐海县:秋粮稳产稻生香美丽的勐海稻花飘香

立秋刚过,暑气未消,素有“滇南粮仓”“鱼米之乡”美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已浸染上丰收的序曲。田畴间,新插的秧苗凝翠含露,与沉甸甸的金黄稻穗交相辉映,丰收的馥郁气息在广袤田野间流淌,勾勒出一幅“秋粮稳、稻花香”的诗意农耕图景。

曼拉万亩稻田喜获丰收。

当前,勐遮镇粮食生产时序井然。早稻、中稻种植圆满收官,其中早稻种植52068亩、中稻16621亩;晚稻种植稳步推进,已完成21879亩栽种。在时序更迭中,这片沃土正续写着“鱼米之乡”的农耕故事,为秋粮稳产筑牢根基。

农民在田间忙碌除草,保障秋粮良好生长。

受种粮成本较高、经济作物比较效益突出等影响影响,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一度承压。勐遮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创新推广“稻虾共生”“稻鸭共育”“稻蔬轮作”“稻景融合”等“稻+”综合种养模式,让种粮底气更足、农民信心更满。

勐遮镇的蓝龙虾正待装车,即将奔赴大城市,为餐桌添上鲜活滋味

走进5000余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翠绿稻秆间龙虾嬉戏穿梭,时而潜身沃土,时而啄食休憩。通过引入西双版纳鑫玉柏农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欣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动“稻虾共生”模式规模化、科技化升级,亩均增收达6000元,为群众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四季有粮,四季有田种”的禀赋,勐海县深耕生态农耕聪明,1500亩稻鱼鸭蔬综合种养基地里,一季稻与一季蔬菜科学轮作,既规避土壤有机质耗损,更让冬闲田蜕变为“富民田”,亩均增收2000元,蹚出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新路径。

勐海依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鸭共生场景,呈现着生态种养的和谐画面

田园间更添文旅活力。“原来我们吃的大米是这样产出来的呀!”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试验田畔,孩子们惊喜赞叹。勐海县深挖农耕文化底蕴,打造水稻研学路线,建设“勐勐海海”稻田彩画,让万亩稻浪成“网红打卡地”。如今,这里年接待中外游客超5万人次,综合收入破200万元,“秀丽风景”成功蝶变“秀丽经济”,奏响农文旅融合新乐章。

云南大学科技小院的黄光福老师正在为参加水稻研学游的小朋友们讲解水稻生长的奥秘。

从稻穗饱满的稳产根基,到“稻+”多元的增收实效,勐遮镇用实干让“滇南粮仓”在金秋时节飘溢丰收香,更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粮”基底盘。

云南网通讯员李文琼尹丹朱晓年

来源:云南网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