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哒!“鲜”气外漏甜出国!

近日,位于新疆博州博乐市的新疆漠上行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传送带飞速运转,工大众忙着对鲜食玉米进行剥皮处理。

“本地第一批176吨玉米刚加工完,现在,生产线全力处理从伊犁种植基地运来的玉米,每天6车、每车24吨,得连轴转才能跟上进度。”新疆漠上行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马玉鹏介绍,今年新增的生产线日产量较去年提升了20吨,从玉米剥皮、清洗、蒸煮到预冷、速冷、入库,全程不超过3个小时,从田间到车间的衔接更高效,牢牢锁住了玉米的甜嫩口感。

员工在流水线上作业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该公司手握16项自治区研发专利,从冷冻技术到沥水工艺,每一个环节都藏着保鲜的秘密。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内,经机器预冷再速冷的玉米棒整齐码放。马玉鹏说:“这套技术让玉米储存一年还能保持刚采收的质量,这是我们产品出口的底气。”

这底气更来自全链条的质量把控。在博乐市、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的1.2万亩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按照统一标准照料玉米田。种子是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新品种,6000亩核心种植区的玉米,成熟后会被统一回收。“按标准种出的玉米,收购价会比普通玉米高。”马玉鹏说。

“科研+订单”模式,让漠上行的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该公司今年预计售出2500万穗鲜食玉米(每穗约350克),从8月10日第一批上市起,全年都能稳定供应。在乌鲁木齐运营总部的调度下,玉米通过线上团购平台、线下连锁商超发往疆外。同时,通过跨境订单进入韩国市场。

“我们正在对接乌兹别克斯坦的客户,预计今年签下新的出口协议。”马玉鹏透露,今年参加的多场博览会、交流会让更多国际采购商看到了新疆鲜食玉米的质量。

产业进步的红利也惠及了周边群众。目前工厂已有36名本地工人,加工旺季还将招聘150多名员工,分选、抽真空等环节优先录用当地村民。更贴心的是,玉米加工产生的外皮集中收集后,将免费分给博乐市小营盘镇300多户牧民作饲料。“以前这些玉米外皮都浪费了,现在能帮牧民省下不少饲料钱。”马玉鹏说。

博乐市小营盘镇铁日木布拉格村农田里,大型机械收割鲜食玉米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3小时锁鲜的加工“魔法”,到1.2万亩基地的标准化种植,再到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漠上行用科技赋能农业,让新疆鲜食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李文婕)

来源:央广网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