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榨镇自古为增江航运重镇,如今正乘着政策东风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蓝田瑶族乡深挖特色文化资源,“舞火狗”等活动精妙纷呈。
龙潭镇圩街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龙门毫不动摇地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进步的总抓手,加力提速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为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积蓄动能、增添后劲。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第三批第一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进步工程”典型镇培育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惠州5县区24个乡镇入选典型镇。其中,龙门县蓝田瑶族乡、龙潭镇、麻榨镇入选。
乡镇作为县域的基本单元,龙门县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着力聚焦镇村进步,通过加快典型镇村培育、进步富民兴村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描绘出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记者从近期龙门县印发的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中了解到,龙门要推动永汉镇中心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打造县域副中心、引领区枢纽门户、全球级旅游度假小镇,实现由城镇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变,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进步的支撑力。与此同时,龙门要推动龙江镇、龙田镇打造农业类专业镇,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活跃、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进步样板;推动龙华镇、蓝田瑶族乡、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打造文化旅游类特色镇,地派镇打造山水风光类特色镇,麻榨镇、龙潭镇打造绿色低碳类特色镇,实现差异化、质量化、特色化进步。
结合绿美生态建设,龙门探索推进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融合,打造一批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古树公园、绿美庭院,并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进步试点建设,探索一二三产融合进步模式,积极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引领农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在乡村建设方面,龙门县要持续培育省级典型村,推进9个拟培育村及7个重点提升村建设。围绕和美乡村建设、主导产业进步、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等方面打造典型村片区,全县建成2条“秀丽乡村走廊”,一系列举措为龙门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蓝田
建设文化旅游特色镇
沿着国道220北上,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入口处白墙灰瓦的标识牌上,瑶族图腾与“蓝田欢迎无论兄弟们”鲜红大字相映成趣。文化是蓝田瑶族乡的灵魂。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蓝田瑶族乡以“文化旅游特色镇”为建设目标,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狗”、市级非遗“织带仔”等传统习俗融入圩镇建设,让历史文化成为激活乡镇进步的“金钥匙”。
为全方位增强圩镇质量,蓝田瑶族乡编制完成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文化旅游类特色镇)建设规划(2024~2026)》,为全乡进步明确路线。7个村的农文旅综合体规划设计完成,民族廊道总体概念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集中垃圾清运中转站建成,污水管网接入工程完工,重点区域公厕全覆盖,“六乱”治理成效显著,“三线”落地整治有序推进,让乡村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蓝田瑶族乡进步的“筋骨”更强健。蓝田村新时代文明操作广场上,以同心圆打造的“舞火狗”活动场地格外醒目,外圈用彩色石子勾勒的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七个一”提升规划设计正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让瑶乡大地绿意盎然。
每当中秋月圆时,当地瑶族少女身着传统服饰,头戴艾草编织的“火狗头饰”,在广场上演绎古老的祭祀舞蹈。火光与舞姿交织,将瑶族对天然的敬畏与感恩代代相传。“广场不仅是我们休闲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的舞台。”商户朱姨笑着说,她常带着孙子来看“舞火狗”表演,“孩子从小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据了解,在文化旅游进步上,蓝田瑶族乡深挖特色文化资源,“瑶舞垌”沉浸式文旅活动、“尝新节”“舞火狗”等活动精妙纷呈,“织带仔”入选非遗名录,非遗申报职业持续推进。展望未来,蓝田瑶族乡将以“蓝田风情,瑶乡新梦”为总体定位,继续推进秀丽圩镇建设,围绕“文化旅游特色镇”建设目标,以蓝田瑶族乡圩镇核心区为重点,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圩镇风貌提升以及农文旅融合进步。
?龙潭
盘活“绿色家底”进步“秀丽经济”
走进龙潭镇,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两条主街的华丽蜕变。左潭圩街和铁岗主街曾经面临建筑风格杂乱、电线交错如蛛网、店铺招牌参差不齐等难题,严重影响了镇容镇貌。近年来,龙潭镇聚焦绿色低碳特色镇进步定位,科学规划,精心编制《龙门县龙潭镇(绿色低碳特色镇)乡镇建设规划(2024~2026年)》,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多点”的圩镇总体结构,为进步绘就蓝图。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政府对圩街进行改造提升,现在圩街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改造还融入了竹、酒等产业元素,龙潭竹木和酿酒特色产业的气氛感一下子就提升了!”居民黄大叔对龙潭镇秀丽圩镇建设竖起了大拇指。
在秀丽圩镇建设中,龙潭镇紧扣“七个一”要求,以“绣花功夫”推进街区改造,对380栋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体系翻新。设计巧妙地将宋式清雅风格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让整个街区焕发新生。更令人称道的是,改造中融入了大量竹木元素,墙面的竹韵彩绘栩栩如生,就连路灯的设计也暗含竹节造型,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龙潭作为“竹木之乡”的文化底蕴。
龙潭镇的秀丽圩镇建设,从来不是简单地“涂脂抹粉”,而是将城镇更新与产业进步深度融合的体系工程。龙潭镇党委副书记陈通表示,秀丽圩镇建设不仅要改善环境,更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为此,龙潭镇着力推动“秀丽资源”向“秀丽经济”转化。这种“环境提升—文化传承—产业进步”的良性循环,正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近年来,龙潭镇成功引进惠州联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总投资3亿元的竹木工艺进步基地项目;连续举办“新寮竹笋节”,推广新寮竹笋、溪口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白梅洞林场民宿项目、民胜生物质能源项目,进步后劲十足。
下一步,龙潭镇将抓住用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进步引领区的重大进步机遇,依托秀丽圩镇建设成果,盘活“绿色家底”,大力进步传统酿酒和竹木加工产业,实现人居环境与产业进步双提升,让“百千万工程”结出丰硕成果,在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中展现龙潭作为。
?麻榨
产业导入成果丰硕
麻榨镇自古为增江航运重镇,如今正乘着政策东风,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踏入麻榨镇圩镇秀丽示范主街可见,“水乡麻榨”“千年古埠 增江门户”多少大字彰显着这座小镇的历史底蕴。
沿线房屋一改往日旧貌,披上了崭新的外衣,街道两侧商户招牌有条不紊、风格统一,面貌焕然一新。沿路房屋风貌也同样迎来“颜值”大提升,外立面提升采用广府风格作为主要元素,打造出一片整体协调又富有变化的外立面样板。不少沿街居民对圩镇的变化赞不绝口:“麻榨变化焕然一新,街道干净整洁,商店门面更高质量、招牌又好看,晚上大家出来散步逛街的体验感更好。”
产业导入成果丰硕,实现资源变资产。麻榨镇素来有“岭南杨桃之乡”美誉,为推动麻榨杨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该镇特别注重聪明产权的培育,近年来陆续打造了“麻榨杨桃”品牌,注册了“麻榨”“麻榨下龙”“钧阳”“杨桃妹”等多个品牌商标,并通过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物流费用、举办以“麻榨杨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麻榨杨桃的美誉度、知名度,进步产品市场竞争力。该镇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进步模式,杨桃合作社年产值均在100万元以上,加入合作社的部分果农年收入可达20万~30万元。
近年来,麻榨镇出资100万元与深圳市磨房户外运动协会合作,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涵盖露营、游船观光等多种业态,项目建成后由协会运营,预计7月30日前试运营,收益将优先返还本金,3年后按比例分红,切实推动农文旅融合进步。同时,发动群众改造民宿,已完成大榕树驿站附近1家民宿改造,即将试营业;引进1家农家乐、1家茶饮店;钧明集团也准备引进小吃车,与村民合作售卖特色小吃。
未来,麻榨镇将持续深化典型镇建设,精准对标,补齐风貌管控、特色塑造等短板;深挖生态、山水等核心资源,打造麻榨特色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引入专业机构参与运营,增强游客和居民体验感。同时,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收官与运营筹备,加快驿站完工验收,提前策划活动、引入新业态,确保项目“建得好、用得上、活得久”。
来源: 惠州日报